8月21日,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,我院共有2门课程成功入选“线下一流课程”,另有2门课程荣列“社会实践一流课程”。

线下一流课程
1.课程名称:数字雕塑
课程负责人:王麒钧
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:韩文华、郑金鹏、刘君、宫宇
课程简介:《数字雕塑》作为全国高校雕塑专业中,最早将数字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系统融入当代雕塑教学的核心课程,秉持“崇德尚艺、数字赋能”理念,以数字雕塑前沿理论、数字建模、VR建模、3D打印等前沿技术为核心,着力培养兼具跨学科创新能力、独立审美判断与综合研究素养的新时代雕塑人才。


2.课程名称:公共空间装饰艺术品设计
课程负责人:宋海峰
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:郭丽、宋飞、蒋霞、陈鸿伟
课程简介:《公共空间装饰艺术品设计》课程围绕公共空间特性,融合艺术设计与实际应用,引领学生对公共空间与艺术基础认知,解析公共空间的类型,明确不同空间对艺术品的功能需求。同时讲解公共艺术的发展脉络、流派特点,让学生了解从传统到当代纤维艺术的演变,建立对公共艺术的整体认知。


社会实践一流课程
1.课程名称:剧场实践
课程负责人:崔亚卓
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:王三阳、高轶男、陈晓峰、赵小溪
课程简介:剧场实践课程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——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核心课程。该课程通过排演经典校园戏剧作品,创造整体演出形象,将课程思政与艺术创作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、专业培养与职业创新高度融合。该课程初创于1999年,通过理论指导、教师讲授、专家讲座、小组创作、剧场实践等形式,帮助学生理解导演基础理论,强化导演创作思维和独立实践能力。


2.课程名称:建筑空间专题设计
课程负责人:唐晔
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:董赤、李鹏、刘岩、于冬波
课程简介:《建筑空间专题设计》源于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《商业空间设计》项目设计课程,主要培养学生专题性建筑室内空间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。课程对接市场需求,加强实践基地建设,引入企业实践导师参与课堂教学,通过商业空间等专题性设计,结合课堂学习、工作坊、实践基地等平台,让理论学习结合实践项目,达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目的,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项目设计成果。


目前,学院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,列吉林省属高校第六位。未来,学院将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,推动更多课程向高质量、高水平迈进,发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,开展经验交流与分享活动,带动全院课程质量的整体提升,为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提供更坚实的支撑。